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建設自由貿易港的關鍵之年。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工委管委會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積極謀劃洋浦石化新材料產業發展,委托專業機構編制了《洋浦經濟開發區石化產業規劃》。
打造自貿港建設先行區示范區
洋浦經濟開發區于1992年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2005年以來,800萬噸/年煉油項目建成投產,開啟了洋浦經濟開發區發展的新篇章。2020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79.6億元,比2019年增長10.5%,年均增長3.95%。
洋浦經濟開發區以石油化工為主,將依托煉化一體化項目所生產的化工原料、化工產品,延伸下游產業鏈,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品等高端石化產品,實現規?;?、集約化、一體化發展,打造成為以高新材料為特色、技術先進、安全綠色的新型石化產業基地。
同時,洋浦經濟開發區將完善一區兩園機制,洋浦園區和東方化工園聯動發展。東方化工園區以油氣化工、南海資源開發配套裝備制造及服務為主導,重點發展精細化工、生物化工、能源儲備等業務?!耙粎^兩園”實行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各有特色、差異發展。
到2025年,洋浦經濟開發區的目標設定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倍,達到690億元,年均增長20%。工業總產值翻一番,突破1900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快速增長,達到258億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億元;港口吞吐量翻一番以上,達到1.3億噸,其中集裝箱500萬標箱、水運周轉量1萬億噸公里,各增長4倍。
打造世界級綠色智慧石化產業基地
“十三五”期間,洋浦經濟開發區已形成了“一港三基地”格局,其中包括石油化工基地、油氣儲備基地。
海南煉化100萬噸/年乙烯及煉油改擴建項目于2018年得到中石化總部批復,也是海南省和中國石化重點工程項目,已列入國家新的《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該項目整體投資281億元,項目建成投產后,直接拉動超過1000億元下游產業,間接拉動效應也達到30倍。
規劃提出要充分發揮洋浦的區位優勢和建設海南自貿港的政策優勢,立足國內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 聚焦石化產業中下游延伸和石化新材料發展,將洋浦打造成千億級世界級綠色智慧石化產業基地、國內第一個“境內關外”、國際化程度一流、集“勘探、開發、加工、倉儲、管輸、銷售”于一體的油氣全產業鏈國際化基地、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綠色生態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
油氣產業,從“產儲結合”發展成為“產儲貿一體化”,并進一步向“采產儲貿服”分階段、分步驟地逐步發展,最終形成石油產業全產業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石化產業體系。世界級綠色智慧石化產業基地,著力打造具有質量價格雙優特質的船用低硫燃料油生產和供應基地,打造乙烯、石化下游深加工和為戰略新興產業配套的高端精細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綠色生態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與東方臨港產業園橫向耦合,互聯互通,增強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穩定性,到2025年,石化產業產值達到1400億元。
同時,洋浦經開區將加快丙烷脫氫、逸盛石化PTA二期建設。依托乙烯項目提供的石化原料,盡快完善乙烯、丙烯、碳四、芳烴、碳五碳九下游系列產品等5條產業鏈。發展高端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產業, 根據洋浦實際需求及國內外石化產品市場需求等因素,適時提高液化烴、甲醇等儲備能力。
加快項目建設補鏈延鏈強鏈
2月24日,記者走進洋浦經濟開發區海南煉化公司100萬噸/年乙烯項目建設現場,乙烯項目正在進行基礎結構施工,其配套碼頭和周邊路網也在同步推進,春節剛過,項目建設現場就有1000余名施工人員。
“十四五”期間,該園區還將不斷補鏈延鏈強鏈,培育經濟增長動能。在補鏈方面,將繼續推動百萬噸項目和丙烷脫氫項目,為下游高端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提供原料,以彌補碳二和碳三產業的空白。在延鏈方面,以王基銘院士團隊的《洋浦石化產業中下游延伸及新材料發展戰略研究》為重要參考,充分利用自貿港優惠政策,采用國內外先進技術,瞄準高品質、高標準、高附加值產品,延伸發展滿足海南和周邊需求的、有競爭力的化工新材料及產品。重點發展環氧乙烷、醋酸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丁二烯、碳五碳九以及苯等下游產業鏈延伸。在強鏈方面,重點推進PTA二期項目建設,形成200萬噸/年PX、460萬噸/年PTA和400萬噸/年PET規模,不斷強化PX—PTA—PET產業鏈。
此外,園區致力建設綠色產業園區,堅持“零排放”理念,強化和提高環境管理能力,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制定并實施污染物減排三年攻堅計劃,采取提標改造、碼頭岸電及零排放港口建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對等措施,全面壓縮存量,嚴格控制增量,為新建項目落地騰出所需環境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