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于12月18日對外宣布,公司與英荷殼牌、美國雪佛龍、美國康菲、法國道達爾、挪威石油、科威特海外石油公司、加拿大哈斯基、澳大利亞洛克石油公司、韓國SK共9家國際石油公司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據介紹,戰略合作區域位于中國海油珠江口盆地,包括深水和深層兩個區域。
此番協議簽署有助于各方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各方可以更充分地發揮專業技術優勢,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實現海上油氣合作開采的創新和突破。
中國海油董事長楊華在簽約儀式上表示,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海油因改革開放而生、伴改革開放而興,作為我國首個“海上特區”和首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工業特行”,中國海油是我國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生動縮影,是國家工業行業對外合作的“探索者”。
30多年來,中國海油堅持合作與自營“兩條腿”走路,在短短數十年間實現年油氣產量突破1億噸,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重要貢獻。
數據顯示,30多年來,中國海油與來自21個國家的81家國際石油公司簽訂了200余個對外合作石油合同,在中國海域合作開發了10余個大型淺水及深水油氣田,累計引進外資2000多億人民幣,海洋石油工業成為中國吸引外資最多的行業之一,中國海油也成為世界上簽署對外合作石油合同最多的國家石油公司之一。
改革開放之初,面對經濟發展帶來的油氣需求,面對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的起步,通過對外合作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人才,成為加快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1982年,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確定了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的基本合作模式。海洋石油和陸上特區一樣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通過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并進行再創新,中國海油迅速擺脫了早期“土法上馬”、“人拉肩扛”的落后狀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初步構建了完整的海洋石油工業體系。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海洋石油生產大國之一。
目前,我國海洋石油對外合作領域不斷拓寬,涉及海洋石油產業鏈各環節。楊華表示,未來中國海油將更大力度地推進對外開放,持續創新對外合作理念和思維,探索更加靈活多樣的商務合作模式。加大國內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投入力度,提高新增探明油氣儲量,實現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