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反應流程簡單、產品收率高、占地面積小、投資低等優勢,丙烷脫氫制丙烯(PDH)受到投資者青睞,僅2021年,丙烯新增產能中PDH工藝路線占比就超過50%。但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該工藝路線褪去高盈利光環,投資者進軍PDH領域的腳步暫緩。雖然如此,但業內人士仍認為其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產能進入集中釋放期
2021年,丙烯產能繼續高速擴張突破5000萬噸大關,剔除部分淘汰產能,新增產能達到544萬噸。其中,PDH工藝路線新增丙烯產能為291萬噸,在新增產能中占比超50%。
在這些項目建設中,金能科技90萬噸/年PDH裝置和寧夏潤豐30萬噸/年PDH裝置格外引人注目。前者是國內單套產能最大的PDH裝置,同時也是全球單套規模最大;而后者則是西北地區第一套PDH項目,打破了PDH項目臨港臨海建設的格局。PDH項目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在眾多制丙烯工藝路線中優越明顯,吸引了大批投資者的目光,擬在建項目接連不斷。
按已披露的信息來看,未來十年中國還有超過3500萬噸的PDH項目處于在建、擬建及規劃階段。若如期投產,則PDH的產能增速將近20%,且單套裝置規模也較現在有所提升。
行業陷入虧損境地
PDH工藝路線的原料丙烷需要大量進口,市場話語權較低,議價能力不強。在需求迅猛增加前提下,加之全球能源危機大幅推漲丙烷價格,PDH盈利持續萎縮,特別是2021年下半年虧損嚴重。雖然丙烯價格在9~10月表現不俗,甚至在10月份創出9700元(噸價,下同)的高點,但此時原料丙烷價格也創下年內的7134元高點。因原料丙烷價格增幅高于丙烯,因此丙烯企業依舊處于虧損狀態。
據金聯創測算,2018年PDH噸利潤2026元,2019年1540元,2020年1448元,已呈逐年下滑趨勢。2021年上半年PDH盈利還維持在1328元,到了7~10月就已理論虧損96元,9~10月虧損近400元,11月虧損高達千元以上。
高盈利周期已成過往,引發業者對于未來PDH競爭力及發展空間的擔憂。
未來仍有發展機遇
未來PDH路線的出路何在?業內專家認為,企業可以在工藝優化、改變運輸方式、提升產業鏈附加值等方面發力,以提升市場競爭力。
首先是聚焦工藝優化。往年投產的PDH裝置加工費用在1200~1500元,隨著規模提升和工藝優化,PDH行業成本有下降趨勢。當前以及未來新投產的部分PDH加工成本可控制在千元之內,因此即使原料價格居高不下,仍有部分裝置可在激烈的競爭中得到很好的生存和發展。
其次是改變運輸方式降低成本。企業可以配備丙烷冷凍罐節省原料物流成本,或有效縮短運輸半徑,也可以優化自身采購渠道來降低成本。
再次是提升產業鏈附加值。丙烷被稱為最清潔的能源之一。隨著我國“雙碳”目標全面推進,相對于油基、煤基產品有著明顯環保優勢和成本優勢的丙烷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行業應該大力挖掘副產品高純度氫氣的利用價值,以提升項目的盈利水平。此外,下游裝置結構相對簡易,無需大量輔助裝置進行廠內物料平衡,且目前在國內來說,丙烯下游多個方向依舊存在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因此,大規模、集約化、上下游產業鏈一體化的PDH項目有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很好的發展,未來在丙烯行業的地位不可小覷。